《北京青年报》报道:2023年2月7日中国足协在香河集训基地召开中足联筹备会暨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负责人峰会 。中足联筹备组副组长、中超公司董事长刘军主持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负责人向与会各俱乐部负责人就新赛季的政策征求意见,并解释了相关细则。
一、全面恢复联赛主客场比赛制度,过往三年赛会制成为历史 ,这是足协应该做的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应该肯定吧?因为新冠疫情中断三年的主客场比赛再度重启,球迷们终于可以到球场看球赛了,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助威了!联赛是基石,想要保证中国足球正常发展就得保证联赛正常进行,虽然中国足球水平也不咋地但是联赛是根本,不能忘本!另外中超、中甲、中乙联赛都会在4月份正式开始比赛!第一条是我认为的最大亮点,说到这里可能有些球迷不会同意我的看法,他们会认为恢复主客场赛制是足协应该做的毕竟CBA也恢复了?那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顺势而为应该给予正面评价!
二、超级杯恢复举行。香河会议宣布:取消三年之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杯比赛正式恢复举行,时间是2023年4月8日,对阵双方是中超联赛冠军武汉三镇俱乐部和足协杯冠军山东泰山俱乐部,地点是中立场地(大概率是苏州奥体中心),赛制:一场定胜负。超级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上赛季两支冠军球队的强强对话,是新赛季联赛开始前的预热,含金量很高。
今年香河会议开幕前中超公司已经和中国平安达成共识继续合作冠名赞助中超联赛。筹备组副组长刘军开诚布公的说冠名费每年一亿元人民币,对比平安的上一次冠名合同2两亿元腰斩一半。
还有中超公司2022年的分红约为800万元人民币,此前的两个年度2020年度分红约为2000万元(分三次发放),2021年度约1000万元(也是分三次发放)。
看到这里看到有人提出反问:中超公司收入越来越少了,这不是退步了吗?我怎么还看到进步之处?
先说冠名费,中国平安的上一次冠名费合同是2017年签的,那时候中超联赛可以说欣欣向荣:大牌球星云集;年度到球场观赛人数577万.6万人 ,全球第六,场均2.4万人;中超转播信号覆盖到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金元足球泡沫还未破灭,各大房地产商纷纷投资足球,也还没有疫情的肆虐,中国足球大环境比现在好太多太多了 ,14年的第一份合同每年1.5亿人民币,18年再续约肯定涨价啊?这才有了5年10个亿的冠名费。过往三年中超联赛被切割被分裂成赛会制的封闭比赛,平安花的冠名费几乎没有起到广告作用,中超的赞助费也开始减少拖欠,坊间传言平安执行合同的金额打折了没有给足两个亿人民币。这次合同到期前中超公司提前和平安深入沟通据理力争才有了现在每年一个亿的冠名费合同,据说中国平安一开始只愿意给5000万元的冠名费。现在的标准每年一个亿只能结合过往三年的中超联赛的实际情况而言,不能简单粗暴的对比上一份合同的,这就是我认为的可以算有进步的地方,每年一个亿稳住基本盘了!
再说中超公司分红,中超最风光无限好的时候中超公司分红每家俱乐部有过6000万+人民币,可是呢疫情来了以后这三年直线下降,越来越少,还是上面冠名费的观点不能简单粗暴对比中超最红火时候的分红,要结合过往三年疫情笼罩下的联赛经营收入情况?要看中超公司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关于中超商务开发做了什么赚了多少钱,我没有查到具体详实的数据,但是举个例子佐证我的观点:中超公司联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发布了两份《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商业价值白皮书》,2020赛季的报告于2021年4月13日发表;2021赛季的报告2022年11月9日发表,我相信今年还会发表2022赛季的报告,我相信中超公司今年会比去年经营得更好!再说赞助费发放:2020赛季和2021赛季的赞助费都是分三次发放的 ,中超公司本着“赞助费收到一笔,就尽快给俱乐部发放一笔”的原则在做事(新浪体育.2022年7月5日新闻报道)。最后说疫情:连续三年的联赛都是赛会制比赛,赛程被割裂,空场进行没有球票收入球赛周边用品收入广告收入,赞助费减少拖欠,冠名费减少,这种困难的运营情况下中超公司还能组织给俱乐部分红应该给予肯定 ,钱少了可那不是中超公司的错,中超公司也在努力干实事也想做得更好。就冲以上这些我说新赛季的中超公司有进步了不过分吧?
对待中国足协和中超公司该批评批评该骂就骂,足协有些官员尸位素餐但是球迷拿他们没办法,恨啊恨得牙痒痒。可是呢骂过了以后中超联赛还要继续中超公司还要运营,那该自己国家的足球还得支持。中国足协和中超公司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地方目前来说只能接受现状并且希望联赛越来越好,如果对待中国足球和足协“墙倒众人推”那永远不会好。作为球迷对待中国足球请大家热爱它,请大家分清是非曲直 好的说好,坏的说坏。
四、推迟职业联赛准入审核时间,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确认各级联赛规模。最近三年受大环境影响有的俱乐部投资人没钱坚持不下去了退出职业联赛,也有许多俱乐部遇到股权改革的问题,有的俱乐部在寻求政府扶持在找赞助商争取留在职业联赛。足协面对现状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推迟职业联赛准入审核时间从最迟1月31日推迟到3月3日,保证尽可能的俱乐部参赛;二是“解决欠薪、坚守底线”的情况下确认各级联赛的规模,做好缩编的最坏打算。以往每个赛季开始不久就有球队欠薪的负面消息爆出来,而且不是个例,今年足协看样子动真格得了,中足联筹备组准备了“中超16球队”和”中超18只球队”的两套联赛赛程和开闭幕式时间节点,中甲以此类推。希望这次的“宁缺毋滥政策”能够确保职业联赛开始以后不再爆发欠薪的现象。
五、取消中超联赛U23政策,取消预备队联赛,推行U21政策。2017年开始强制推行U23球员上场比赛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实行培养年轻球员,然而实行六年以来U23政策培养年轻球员并没有多少效果,相反的推高了U23球员的工资,所以各俱乐部反对这项政策并且向足协提议取消。现在足协接受了俱乐部的意见,并且在香河会议上宣布废止了U23政策,以新的U21政策取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足协纠错虽然迟了点但是做了,自我否定可嘉勇气!中超联赛取消预备队及预备队比赛,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预备队联赛表现好的球员往往踢不了中超联赛的主力,只有凤毛麟角的尖子球员才能通过预备队比赛“鲤鱼跃龙门”,预备队培养年轻球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此足协顺势取消了中超联赛预备队及预备队比赛。足协还要求2023赛季中超个俱乐部组建U21梯队及U21比赛,而且23赛季U21比赛的优胜队伍(名额待定)参加2024赛季的中乙职业联赛,而且U21队伍升入中乙联赛以后将亿俱乐部B队的形式参加中乙联赛,只有完全竞争的职业联赛才能锻炼年轻球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足协学习的是国外俱乐部的先进经验,最出名的是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和大连球员林良铭。
2016年大连球员林良铭加盟卡斯蒂亚俱乐部也就是皇马俱乐部B队参加西乙B联赛,西班牙的第三级联赛。
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每个俱乐部报名U21球员至少5人,而且是在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的球员。
六、“限薪令”保持不变。这两年来各家俱乐部都在减少投入,“紧缩银根”是常态,因此没有必要调整。足协还算清醒没有“画蛇添足”!
七、职业联赛替补资格的修改,连续降级的球队不允许连续递补。这次会议上足协修改了之前的递补政策,连续降级的球队不允许递补,堵上了漏洞。最出名最被诟病的就是中甲“天山雪豹俱乐部”。最近五年天山雪豹俱乐部在中甲三度垫底2018赛季、2021赛季、2022赛季,2020赛季升降级附加赛失败本来都应该降级的可是都因为当季有中甲球队退出联赛而递补继续留在中甲比赛,号称中甲“不死鸟”实际上却是“僵尸球队”,这样的球队早就应该降级了。这次中足联筹备组出台的政策堵上了漏洞不再被钻空子,完善了升降级递补制度,这难道不是可喜之处吗?
八:中乙联赛31+球员限制报名5人。这条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争议,我不评价对错只列举一些统计数据,请球迷看了数据以后自行判断这项政策有多大副作用。
2022赛季中乙联赛30+的球员今年正好是31+,球员总报名人数57人,中乙总共18支球队平均下来每只球队3.16人,分球队统计如下
还以新赛季中乙18支球队计算,每支球队报名5人合计人数就是90人,可是上赛季总共只有57人,离每只球队5个人总人数90人差远呢?大家说说看限制31+球员报名人数5个人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副作用?
这两天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批评足协限制中乙31+球员报名人数的政策,数据列出来了供大家参考。我到觉得这项政策用处不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么多31+球员!
现任国家队主教练和足协秘书长都被抓了,现任足协主席难逃干系,我严重怀疑现任主席是否称职?
希望高洪波能够当选下一届中国足协主席,希望他能够带领中国足球慢慢的走出低谷,希望他能够扩大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相信他会比现任的某些足协官员更称职能为振兴足球发光发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